2006年1月27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杨先昌搬新家了
本报记者 史诗 文/摄

  上月初,我省启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。活动中,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,认真剖析、积极整改。春节前夕,记者走进农村,看到了一幕幕感人的场面……

  十都村是一个普通的山村,腊月二十六中午,记者刚进村,就听到了一个喜讯:杨先昌搬家了。
  说起杨先昌,这个1600多人的村子里几乎无人不知。杨先昌今年50多了,上面还有一对七八十岁的老父母,杨先昌两夫妻身体一直不好,唯一的女儿也有先天性智障,30多岁了还得靠家里养活,一家五口人,几乎没有一个真正的劳力,常年靠着低保和村里的接济过日子。
  如果不是村干部介绍,记者绝对想不到眼前的两间破柴房就是杨先昌一家住的老屋:木结构的老房子已经发霉腐烂,用手一抠就能掰下一大堆木屑,木楼梯已经烂掉了一半,泥墙凹凸不平,看上去摇摇欲坠。
  先进性教育开始后,十都村开展了“党员访农户”活动,党员们回来一碰头,几乎都提到了杨先昌:杨家现在住的房子实在太破了,他们一致建议村两委帮助解决杨家的住房问题。村两委随后决定,由村集体出资15000元,地方政府也投入5000元,杨家的新房盖起来了。
  新房就在老屋不远,是3间粉刷得干干净净的平房。说是搬新房,但杨家也确实没有什么好搬的东西:一张八仙桌、几条板凳、几张老床就是杨家全部的家当了。
  杨先昌的女儿怀里抱着电饭煲,得意地昂着头走在最前面,村支书杨明华和几位村民一起帮忙把八仙桌抬进新屋。“先昌,春节的慰问金收到了吧,年货准备好了没有?”杨明华问。杨先昌的老婆拎起手中刚刚杀好的两只鸡:“准备好了准备好了,喏,两只新年鸡。”脸上满是笑意。
  “要说我们十都,最穷就是我,现在连我都住上这样好的新房子了,记者同志,我们是托村干部的福,要感谢共产党。”看着村干部和乡亲们忙里忙外,不善言词的杨先昌不停说:“感谢共产党。”
  给杨先昌搬完家,杨明华又直奔丁满达家。快要过年了,按照村支部的要求,他还要走访老党员。在去年12月的先进性教育剖析会上,到会的党员一致同意了他的提议:从即日起,全体党员自动放弃参加党支部会议的误工补贴,把省下来的这笔钱资助村里年老和生活有困难的5位党员……
  从丁满达家出来,已经是下午4点了,杨明华电话通知了几位村支部委员,他们还要赶在晚饭前把慰问金送到每位贫困户手中。